从去年就开始的翻译练习,草稿阶段。
文本选自《IDEA 特集:日本图形设计史 1990 - 2014》。
无授权禁转载,仅当个人翻译练习及存档之用。
–
##1990 マッキントッシュの低価格化とバブル経済末期 | Mac 低价化 & 泡沫经济末期
1989年,苹果日本发售了业界首台日语的 Postscript 图文打印机:LaserWriter II NTX-J ,日本的数字出版(DTP)行业由此冒头,不过对于 1990 年的日本来说仍是新鲜之物。尽管这一年中,设计师们相继开始尝试数字出版: 户田勉 制作完成『DRUG 虚拟的书籍』三部曲、立花肇 创立「立花 HAJIME Design」设计公司、松本弦人创立「サルブルネイ」设计公司、祖父江慎创立「コズフィッシュ」设计事务所,然而数字设计真正成为业界基础而非实验性的行为或趋势,是不久之后的事了。
此外,在涉谷 PARCO 画廊举办的设计师 Neville Brody 和 Peter Saville 的展览,对年轻一代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预见了 90 年代日本设计的两个核心:字体设计和 CD 封面设计。
这一年广告业界的话题之作是丰岛园的「史上最差的游乐园」。这则广告并未大力褒奖商品,而是反其道而行,这样的手法结合了80年代的反讽(Parody),广告不仅是为了完成企划,更有一些别的创新,象征了泡沫经济的躁动不安。
##1991 モダンデザインの総括からデジタル新時代へ | 现代设计全体步入数字新时代
1991年5月,在银座松屋举办的「日本海报100」展览中,展示了战后包括龟仓雄策、田中一光、永井一正、中村诚、福田繁雄等设计师的 100 张优秀海报,使用凸版印刷技术复刻展陈。这一展览也成为设计师对战后日本图形设计史反躬自问的重要契机。
同时,田中一光开始连载**《听/写/设计史》**,「田中一光1953-1991海报展」、「原弘书籍设计展」等展览也相继举办,**同样是考证设计史的好机会。**这一年的标志性事件还包括:开设 Vaughan Oliver 和 Malcolm Garrett 个展、1byteFont 的字体制作软件 Fontographer 进驻日本、立花肇设计的海报 「APE call from tokyo」 摘得东京 ADC 设计头奖。
随着去年 10 月发售的 Macintosh LC 的普及,与迄今为止的设计史截然不同,使用计算机作为新武器的设计史由此正式拉开序幕。
另外,在电视广告领域中,以「Scorn」、「Polinky」等作品备受关注的佐藤雅彦制作的NEC「在下是 Bazar」广告迅速走红,同样值得注目。
##1992 書籍へのバーコード導入と転換期の広告 | 书籍条形码的导入 & 转换期的广告
1992年戛纳国际广告节中斩获金奖的日清食品广告「hungry?」,以及儿童向电视节目「ウゴウゴルーガ」,表现了电脑图形设计中娱乐倾向逐渐大众化。同时,サマタマサト(Delaware)发行软盘杂志『APE』,白鸥洋书发行『Emigre Font Book』,计算机愈加无法被人忽视。与此同时,「原研哉图形设计展」、「RE DESIGN展」等展览所表现的日本传统的感性、优雅精致的装饰、与流行元素全然无关的设计风格,则暗指 21 世纪设计风格的走向。
1989年,随着消费税制度的导入,条形码也开始进入图书市场。虽然新潮社等少数出版社仍墨守陈规,集英社、早川书房、Magazine House 等出版社很快开始在新书中全面导入条形码。这样的行为招致了书籍设计师等强烈反对,日本图书设计家协会也展开了关于「书籍与条形码能否共存?」的讨论(Panel Discussion),但仍未抵挡住图书市场效率化的浪潮。直到现在,和田诚也还在积极反对书籍的条形码化。
##1993 フロッピー化 CD-ROMとマルチメディア | 软盘、CD和多媒体
纪念东京ADC创立40周年的「From Tokyo」展以及「Advertising Art History 1950-1990」展于是年召开(P.S. 事实上东京ADC创立于1952年,1992年为40周年)。设计师五味彬的CD写真集『Yellows 1.0』由江并直美创立的Digitalogue公司发行,原宿的画廊举办自主创作贩卖会「マッキントッ書」召开。CD-ROM和软盘之类的新包装开始流通,世界逐渐进入多媒体时代。小岛正树创立『BD』、古賀学创立『PEPPERSHOP』、蜂賀亨创立『TIMING ZERO』……年轻人们通过创立自己的媒体来向全世界展示设计作品的时代已经到来。
与此同时,石岡瑛子的电影「德古拉」中的服装设计获得了学院服装设计奖,龟仓雄策发行的「季刊Creation」获得了每日设计特别奖。东京TDC设计奖得主井上嗣的森泽系列海报也给大家留下了强烈的印象。总的来说,这一年设计界的泰斗级人物展示了他们强烈的存在感。
##1994 渋谷系とテクノ 流行する音楽グラフィック | 涉谷系和TECHNO,音乐图形设计的流行
1994年,谷田一郎在『UNDERGROUND A to Z “SO OUT”』这张CD中展现了3DCG的新的世界观,松本弦人在『Popup Computer』这张CD中达到了当时多媒体的巅峰。
彼时,年轻人文化的两个关键词是「涉谷系」和「TECHNO」。涉谷系是60年代的流行风格,TECHNO则是将企业logo片假名化、抽象化而形成的新的设计风格。其中直线和曲线的造型非常适合用于计算机展示,同时也大量参考了俄罗斯构成主义和新艺术风格。是年5月开始,东京ADC审查会开始设立新的设计大奖,BENETTON JAPAN 的新闻广告「士兵的衣服」首次获奖。设计业界和年轻人的价值观原本毫不相关,但在这一年有了交集。
90年代的Macintosh 数字排印厂商 Defactostandard 开发的「QuarkXpress 3.3J」Mac数字排印软件也在这一年发售。另外,在前年的「3.1J」版本中追加了合成字体的功能,进一步整合了数字字体设计的开发环境。
##1995 インタネットが流行語となった戦後50年の節目|「互联网」成为流行语,战后50周年的节点
1995年,以战后50年为契机,「战后文化之轨迹」展览之研讨会「图形设计与和平50年」等活动,重新审视了「战后」这个重要概念。
「互联网」被选为这一年的流行语,数字排印时代的先驱立花肇的「信用beta」一作舍去了设计师的作家性,预见了下个时代。前一年年末创刊的「Wired」日本版,佐藤直树设计的杂志封面成为热门话题,「Digital Boy」「CAPE-X」等数字文化杂志相继创刊,Neville Brody的『FUSE』13号杂志,日比野克彦作为日本人首次参与。这一年,在「フロっけ展2」展览中,ミヤヂマタカフミ的「REGISTAR 95」字体发布作为契机,制作1bit的片假名字体在90年代的设计师中广泛流行。另外,在目不暇接的时代漩涡里不能忘却的是,反对法国核试验的demo「STOP核试验,1万人行动」中,在U.G.サトー的呼吁下,150名图形设计师制作了海报。
##1996 広告の新世代登場 エブァと文字と組版と|广告界迎来新时代,EVA 和文字排印
1996年,「龟仓雄策的海报」展览作为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首次开设的设计展,受到瞩目。此外,青木克宪和谷田一郎在Lafore原宿、佐藤可士和的「Poster Integral」冲击了广告界、中岛英树获得了纽约ADC大奖,重大事件层出不穷。去年开播的电视动画「新世纪福音战士」最终话引发热议,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同时,在EVA中大胆采用的字体「マティスEB」在各类场合中被模仿。CTPP的设计展召开,唱片年度排名首位是globe,第二位是安室奈美惠,两者都是Tycoon Graphics设计的封面,展示了之后涉谷系的一个可能的发展方向。通过木村透制作的代表90年代的广告「NO MUSIC,NO LIFE」被人知晓的剪内道彦AD的Tower Record的企划广告也从这年开始。
府川充男的『組版原論』一书,让原本隐藏在文字和排版背后的字体匠人意识到自己作为设计师的存在。年末,在「日语文字排版思考会」上,铃木一志提案并发表的「Pagination Manual」,刷新了使用软件的设计师的意识。
##1997 サブカルチャーと電脳 | 亚文化和计算机 1997年,随着山城龙一、龟仓雄策等设计巨匠相继离世,现代主义设计也逐渐走到尽头。六耀社的「工作与周边」系列收集了软件封面的作品集,传达了设计师的作家性。数字设计综合情报志『design plex』的创刊,标志着与亚文化相关的设计师作为明星,支撑着90年代的设计理念。
京都的groovisions将据点移动至东京,蜂贺亨创刊『+81』,デジタローグ通过字体的CD-ROM集『Font Pavilion』被视作明星。
若考虑受众的广泛程度,1997年的设计界话题作显然是佐藤雅彦担任原案、中村至男担任设计的Playstation平台迷宫游戏『I.Q Intelligent Qube』。拥有百万级销量的这款游戏不仅创造了自己的logo,由于整款游戏采用的都是「Futura」字体,作品的内容和视觉印象达到了高度统一。
与此同时,与一味维持现状不追求下一次爆发的时代情绪相反,获得东京TDC金奖的立花文穗的文字,通过手工艺品成功逆袭。
##1998 インターネットが急速に普及 アップル復活へ | 互联网急速普及,苹果的复活 是年,Apple 发布 iMac,『Apple Design』日文版出版,Jobs 复出。宇川直宏的电影「United Trash」宣传中终止了 Bad Taste,ILLDOZER比谁都早地引进了80年代的感觉,然而「涉谷系」和「TECHNO」的风潮已去,取而代之的是「Cafe」和「治愈系」,即「里原宿」,然而渐渐回归了图形设计。
这一年的「工作与周边」中,仲条正义和葛西薰完成的作品,标志着从偏重亚文化时代逐渐摇摆回归的转变。互联网的影响更为深远,网页设计被提及的频率越来越高。其中,キノトロープ编写的『web design 100』,以及 SHIFT PRODRUCTION 编写的『IMG SRC 100』,是当时大受欢迎的网页设计参考书。当时完成度最高的「Adobe Illustrator」8.0 日语版也在这一年11月发售。同时,OpenType字体成为主流,吸引大量字体设计师使用。字游工房的「游築36ぽ仮名」也在这年年初发售。
##1999 ハンバーガー65円 フリース1290円 デフレの時代 | 汉堡包65日元,羊毛1290日元,通货紧缩的时代
1999年,「日本排版:1946-1995」、「堀内诚一的工作:制作杂志的决定性瞬间」等展览,重新思考了书籍排版和插图之间的关系。出席了去年的『广告批评』11月号座谈会的4名设计师:青木克宪、秋山具义、佐藤可士和以及服部一成,企划并发布了视觉杂志『A.D.2000』,也是这一年不可忽略的一册。
SUN-AD的野田凪在Tony Tanaka美容院的海报中模仿了葛西薰的文字风格,获得了东京TDC一般部门的金奖。大贯卓也的追随者们再次将其强烈的影响力带入广告中,预见了2000年代。**(大贯卓也チルドレンとも言えるつおいインパクトを再び広告に持ち込んだ彼・彼女らが、2000年代を先導していくことはこの時すでに予見されていた)。 **
同时,作为产品受人瞩目的是1995年草立的自社产品设计部门D-BROS。宫田识和川井善博共同经营的商店「caslon」于7月诞生,并在这一年扩大了成员数,专注于原创产品。在这一年开始的「龟仓雄策奖」中,田中一光成了首个获奖的设计师。河野鹰思和长泽节亦已离世,到了穿着优衣库的羊毛衫生活的时代。
##2000 暮らしと食を見つめなおすスローライフ時代 | 用设计重构生活与饮食的「慢生活」时代
20世纪的最后一年,大高猛,今竹七郎,真锅博相继去世,印刷博物馆开馆。设计和「消费」的联系开始被觉察到,并逐渐转向生活。ナガオカケンメイ设立D&DEPARTMENT PROJECT,在松屋银座举办D-BROS展,原研哉为纪念竹尾100周年所企划的「RE DESIGN 日常的21世纪」展在世界各地巡回展出,其重新设计日用品的形态,借此寻求设计的本质的理念广受好评。
伺候,设计的目的从「表面装饰」转向「问题解决」。另一个重要的展示士村上隆布展的「スーパーフラット」展览中,与catchy的设计理念相反的是,贯穿了整个日本史,其影响力延续到21世纪。流行文化相关的美术展中,追问电视游戏到底是什么的「BIT GENERATION 2000」在水户艺术馆召开。LEVEL 1 的广刚毅和草野刚,Nendo Graphixxx的藤本健太郎,STEREOTYPE PRODUKTS, TGB DESIGN等等设计师也参与其中。
杂志业界的话题是「relax」的复刊,咖啡文化和滑板文化(skater culture)混合编辑,影响波及海外。
##2001 赤青黄の三原色が街中を覆いつくす21世紀|红黄蓝三原色漫步街头的21世纪
这一年,原研哉获得第三届龟仓雄策奖的同时,佐藤卓开始「解剖设计」系列设计企划,试图优化量产商品的设计。东京艺术大学的「设计之风」展等等,引起了新一轮的设计潮流,再发现日常生活中潜藏的「使用美学」。
漫步街头,佐藤可士和设计的三原色CI广告「Smap」占据了各大告示牌,成为广告业界炙手可热的话题。苹果发布第二代「Mac OS X」,与此同时,微软发布「Windows XP」。雅虎开始廉价的 ADSL 服务,Adobe发售最初的「InDesign日语版」以及最后的「PageMaker日语版」。杂志「Web Designing」创刊,户田tsutomu的「電子思考へ…」出版,设计向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主的环境进发。
然而,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的设计开始发生变化的奇迹,或许是这一年发布的字体「丸明オールド」。保持了一定的低对比度,这一融入生活的崭新字体在一时间风靡日本设计界。 21世纪最初的日本由此拉开序幕。
##2002 暮らし系の予兆とキャラクターの人気|生活系的预告以及角色系的人气
新年伊始不久便传出田中一光离世的消息。「无印良品」的重要设计师的离世,将当时人们的视线重新带回「匿名设计」(アノニマスデザイン)的同时,第二年举办的融合了日本传统和现代设计的回顾展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モリサワ于1983年创刊的宣传杂志「纵排横排」(たて組ヨコ組),以田中一光追悼特别刊为最后一期休刊,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是年创刊的有山达也AD的「ku:nel」,以及大桥步的「Arne」等杂志,均以「生活工艺」为主题,展示各种生活上的事物。从 Light Publicity 独立出来的服部一成创立的「流行通信」杂志,聚焦于各种话题智商,形成了一种真正的「杂」志感。这些杂志代表了21世纪的时代风格(エポック)。
由一些艺术家组成的「多媒体杂志」于1996年创刊的「GASBOOK」为契机,从此开始个别艺术家的书籍设计开始改变。从groovisions 和宇川直宏开始,以国内外的人气设计师为主题的杂志「工作和周边」(仕事と周辺)在2001年经过短暂的休刊,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重新开始发行。
##2003 叙情的な風景の増加とセカイ系の登場|叙事风景的增加 & 世界系登场
2003年10月,2年一度的世界图形设计大会在日本名古屋召开。此次大会以「VISUALOGUE」为主题,吸引了国内外90名演讲者参与,是1960年的世界设计大会以来的极具历史意义的盛会。视线转向海外,「现代中国平面设计展」召开,中国的设计师首次联合展示,意义深远;Eames设计的家具、建筑和纺织品开始流行,与英美法不同的,来自北欧和荷兰的外国风格也倍受欢迎。
广告方面,2003年设立了宇宙カントリー的野田凪,通过原宿ラフォーレ和YUKI的宣传美术品,活跃在设计第一线。
原研哉于此年出版了「设计中的设计」,不被产业或专门领域所限,从根源上探讨设计,收获了多方支持。原研哉的设计观念的源流来自武藏野美术大学的基础设计学科,其创立者向井周太郎出版的「形状的诗学」也是具有非凡意义的一件大事。
##2004 建築とプロダクトの流行 ロハスブーム|建筑和产品开始流行 & lohas爆发
这一年,「R25」开启了freepaper的流行,「デザインノート」创刊引起设计杂志大爆发。前一年中开始「正负0」的深泽直人的工作坊「Without Thought 5」,22名参与者的竹尾「HAPTIC」展,回顾了20年活动轨迹的「佐藤卓展< PLASTICITY>」等等,借助产品进行展示,同时10月在 ggg 举行的「疾风迅雷杉浦康平之杂志设计半世纪展」首次展示了一直以来拒绝展陈的杉浦康平的设计轨迹,是一次重要的机会。
神奇的是,是年10月,讲谈社现代新书的设计从杉浦康平转变为中岛英树,也是一个重要契机。平野敬子开设的「时代的icon」展览中,展示了无人不知的logo,广告和CM,从记名性和无名性的视角探讨了设计的历史。
印刷史研究会监修的「日本活字书体名作精选」发布,成为日本近代印刷史研究的一大成果。朗文堂的「新宿私塾」也于是年开讲。フォントワークス发布了LETS限定的「筑紫字体」系列,给看厌了森泽字体的用户们带来一股清新之风。
##2005 文字と組版 タイポグラフィの復種|文字和排版 字体的复兴
Adobe 收购 MacroMedia,Web2.0一词开始流行。
随着DTP的普及,字体的流行开始崭露头角,传统的排版技术回归,这和90年代的数码字体流行的本质完全不同。前一年片盐二朗的「秀英体研究」成果作为这一潮流的先驱,字体学会成立为契机,府川充男的巨著「聚珍录」完成,小林章出版「西文书体」一书,展示了日本人对英文字体的看法。
承接上述事件,大古秀映的「Helvetica之书」开始,Helvetica字体开始流行。2002年成立的フォントワークス的「LETS」项目迟到了3年终于发布,森泽也开始了字体年度liscence计划「MORISAWA PASSPORT」。
「龟仓雄策海报展」和「横尾忠则介绍的 ISSEY MIYAKE 巴黎收藏1977-1999」等展览,archive展览依旧引人注目,和铃木成一一起引领菊地信义之后的书籍设计界的祖父江慎开设「祖父江慎+cozfish展」,展示了现代的印刷技术,但其作品集至今仍未刊发。
##2006 スーパーノーマルロングライフ 白い木の増加|
「花森安治和‘暮しの手帖’」,「FIESTA DESKA 2006」,「明取洋之助和日本工房」等展览,回归了20世纪的设计。这一时代的关键词是「普通」,即「普遍」。
深泽直人和ジャスバー・モリソン一同開設的「Super Normal」展览,以「超越普通」为主题,追问「普通」的含义。與此同時,延續了ナガオカケンメイ的思想的「ナガオカケンメイ的思想」一展,考察了长期被使用的优质物件的存在,以此寻求「普遍」的内在含义。2000年开始业绩下滑的无印良品也于是年重新复活。
关于设计界的动向,菊地敦己的ミナペルホネン和サリー・スコット品牌设计获得JAGDA新人奖。从去年开始突然担任负责高质量印刷的GRAPH社长一职的北川一成也开设「印刷之跨界」。从这两件事来看,业界再度对「图形」和「印刷」这样纯粹而有趣的话题开始感兴趣。
另外,冬季漫展出展的同人志「OTAKU与设计」表明了90年代以来的亚文化设计的现状。
##2007 装飾技術ではなく 素材への興味関心の移行|不仅是装饰技术 设计趣味向素材转变
优衣库的heattech技术大放异彩。另外,21_21 DESIGN SIGHT 和デザインハブ开馆也是一个大消息。虽然互联网的how-to(ハウツー)信息已经高度共享,但是素材的质感仍然需要通过触摸来确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关注用纸,加工,印刷等造物技术的设计杂志「设计的抽屉」(デザインの引き出し)创刊。
5月开始,Helmet Schumit展览首次展示了活动的全貌。从日光江户村的「ニャンまげ」CM开始,通过「Tブー!S」「LISMO」等等独特的广告被人知晓的サノケンこ和佐特研二郎的展览「ギンザ・サローネ」也于是年召开。以Mr. Children的工作被知晓的森本千绘从博报堂中独立出来,设立goen度。KDDI的新手机概念模型「sorato」展开了全新的舞台。佐藤可士和刊发「超整理术」,成为时代宠儿。
字体设计持续流行。「文字」特集创刊,立花文穗的「球体」试图抵抗手工时代。平野甲贺的描き文字フォント「ユウがグロテスク」发售也是一件大事。
##2008 師弟制度から カルチャースクールの時代へ|从师徒制向文化学校的时代转变
2006年设立,持续开展设计研讨会的ミームデザイン学校在青山book center内开校。师徒制渐衰的当下,人们仍然希望通过教育延续设计精神。 与此同时,世间对于「白色」的认识也开始发生变化。2006年,山口信博的「白的消息」针对留白,フワイト・スベース的「白」,以及2008年原研哉的「白」表示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意识之中的无色,颜色不在场的「白」。苹果产品开始流行,和生活系产品共存的「白」代表了21世纪的设计倾向。
日文字体世界之中,フォントワークス发表的「筑紫丸ゴシック」成为集中话题。数字字体中首款小字怀的オールドスタイル的丸ゴシック字体,受到苦恼于寻找写研「BR」替代方案的设计师的热烈追捧。モリサワ的「丸アンチック」仅凭借假名设计便收获巨大人气。「寄藤文平的人类电风扇」展览遮蔽了假定在日本烟草和东京metro工作的观众的实验内容。9月7日,野田凪去世。
##2009 デザイン誌不況とデザイン書ブーム ZINEへの注目|设计杂志衰落 设计书籍兴起 zine开始受到瞩目
2009年以仲条正义和服部一成的对决展示「仲条服部八丁目心中」结束2000年代。木村恒久去年去世之后,坏消息接踵而至:福田繁雄,早川良雄,粟津洁等设计大师相继去世,「DTP WORLD」和「广告批评」也宣布休刊。设计书籍持续爆发,藤崎圭一郎的「デザインするな」一书,ドラフト代表的宫田识所做的设计中解读设计的本质的书,从书名上便引设计师心动。
另外,向井周太郎的「デザイン学」以在武藏野美术大学的退职演讲为基础修正的著作,是向井设计思想的集大成之作。2000年的设计理论的爆发,すなわち向井のデザイン思想の翻案とバリエーションだったことがよみとくとわかる。"花椿卜仲条"集成了仲条正义40年来,以及「花椿」的设计作品,收集了2000年代陆续登场的仲条チルドレンの元ネタ。ガーディアン・ガーデン的二次审查制的公募展「ひとつぼ展」更新了「1_WALL」,JAGDA 创立カテゴリー賞(现为JAGDA奖),出现了不少制度上的变化。
##2010 脱・東京 ユニバーサルからソーシャルへ|脱 东京 从世界到社会(universal到social)
1984年创刊的老牌杂志「设计的现场」不仅关注图形设计,还有建筑,产品,工业设计,汽车设计等各个设计领域,于4月休刊。在为AD工作的户田tsutomu和铃木一志「季刊d/sign」也以电子书特辑为最终期休刊。2010年留下的印象是纸质杂志的使命即将终结。
尽量避免语言说明,关注视觉体验而非信息传达的井上嗣也最初的个展「TALKING THE DRAGON」,试图用图形设计来压倒别人的「横尾忠则全海报」展,在这个关键时期出现的一些展览也给了重新思考设计的一些机会。是年正式启动的关西年轻设计师运营的项目「DESIGNEAST」关注非东京的设计需求,同时反映了广泛意义上的「social design」。是年的JAGDA新人奖颁给了设计了ラフォーレ原宿的「I wear TABOO」的长嶋りかこ。
虽然モリサワ发布的新字体「秀英初号明朝」备受期待,但试图寻找写研的「SHM」的替代品的设计师仍待需要等到2013年发布的「秀英初号明朝 撰」。
##2011 再定義される ミュニティと震災後のデザイン|设计的重定义 社区和灾难后的设计
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设计师能做些什么,设计和社会的关系到底是什么,设计师们的反躬自省师1960年代以来的首次了。参与反原爆demo,制作「pray for Japan」海报设计,之所贩卖慈善商品,虽然东日本和西日本存在温度差,但设计师可以参与的行动可以有很多种,同时保持和3.11之前同样的态度,也成为了当时的一个政治态度。羽良多平吉在「idea」杂志的特集中增添了祈祷的话语,提早了闭馆时间的ggg严肃地展示了立花文穗的展览。社群设计,社会设计等等,在3.11之后寻求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的设计泛滥。2011年展开的一些活动,以杉浦康平的书籍设计为中心的「脈動する本」,野田凪的追悼展的盛况也让人印象深刻。
佐藤卓,コーネリアス,中村勇吾制作的儿童向节目「デザインあ」从4月开始在Eテレ放映。优美的音乐和影像完美融合,在非设计界也广受好评。
字体业界也发生了激烈动荡,森泽酱タイプバンク子公司化,同时并购了リョービ的字体事业。ベンダー再編の年となる。
##2012 集団化する うすらグラッフィク|设计的集团化 浅薄的图形设计
2012年, 仲条正义在演讲中关于图形设计的流变提出「爱因斯坦还未出现」,给世间带来冲击。三菱一号馆美术馆召开「让・雷东和他的周边」展览中,北川一成颇具破坏力的宣传品设计在网络上褒贬不一。DRAFT 进行组织改革,6 名设计师独立出来。从田中龙介创立 Nautilus 开始,D-BROS 的植原亮辅和渡边良重组成 KIGI,福田光浩成立 ONE,内藤升成立Noboru,御代田尚子成立 MA’AM,外部看来风起云涌。
资生堂将「花椿」项目的设计师从仲条变为涉谷克彦,这番更新称为重要转折。同时,原研哉编撰的2012 年 JAGDA 年刊《轻盈的设计》,书名暗合了这一年的设计倾向。「准确但柔和,带着未完成时的不安定感,保持这种动摇感便定型的一种独特的设计风格」,这样的集团化的设计倾向形成了一定规模,值得重视。
互联网上,Vaporwave 开始流行,初代的Photoshop、16bit 游戏机等等的流行,仿佛回到了90年代初期的超现实主义的视觉要素,给年轻一代留下了新鲜的印象。
##2013 問題解決から問題提起へ デザインナーの実践|设计师的亲身实践:从解决问题到提出问题
一直以来设计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然而在 2013 年,设计师们开始提倡用设计来「提出问题」。文字设计极具个性的大原大次郎、音乐家莲沼执太和说唱歌手 Illreme 共同创作的表演《TypogRAPy》,探索了设计师在舞台上的可能性。菊地敦己在 G8 举办的展览「Creation is Free. Production Needs Fee.」,在网站上可以下载所有展品,同时在线贩卖周边产品。通过这次展览,菊地敦己想要追问,互联网时代「创作到底该不该免费」。
这一年最大的话题是《设计师的ABC》展。展览以「设计思维」为主题,提倡使用洞察力、想象力、身体等全部五感来设计的教育,为 2000 年代过于严肃的设计教育带来一股清新之风。获得 JAGDA 新人奖的田中义久、平野笃史和宫田裕美永等人独特的设计,在《One and three books》一书中均有记录。
##2014 インターネット以後のデザインのゆくえ|后互联网时代设计的未来
2014年,睽违 3 年的竹尾paper show重新开展,与此同时,日本字体协会和SUN-AD共同迎来 50 周年。另外,迅销公司旗下的优衣库起用 John C Jay 担任全球创意总监。随着 Adobe 和 Google 共同开发的「思源黑体」发布,网页和 UI 设计中扁平化风格开始全面流行,其中的代表性事件是Semi Transparent Design的田中良治策划的展览《发光的图形》。由此,设计界的二元对立格局愈发凸显:专注印刷品设计的图形派与专注数字设计的屏幕派,纸张与网络,实体世界(analog)与比特世界,CMYK与RGB,展示物本身在这个时代有了强烈的存在感。(展示自体が時代感の強制的演出だった。)菊地敦己、大原大次郎和 Illreme 共同策划的「世田谷神话设计展」,向 1964 年发行的《日本神话设计》一书致敬,几何造型和扁平的色彩回归了图形设计本源的同时,也很好地诠释了现代之感。
另一方面,设计杂志也有新动向。去年 8 月号更新的[《MdN》](http://www.mdn.co.jp/di/)完全转向漫画、动画和插画路线,《+DESIGNING》从季刊的形式改为每年发行 2 次的杂志书,《IDEA》也从隔月刊变成季刊。
然后,时代继续奔流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