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lzwege

Richor's Meme Collection

「纪虚摄影」之可能

截图能否成为一张摄影作品?

同样是人有意识地使用某种方式捕捉图像,只不过一个在现实世界之中,一个在虚拟世界之中。

假设命题为真,手机没电的我突然想起这个问题,又无事可做,于是在公交车上进行了一次证伪:

  1. 截图是可以复现的、可以穷尽的。
    1. 而,鉴于现实世界的复杂和精密程度,任何一秒的「场景+光影」都是不可复现的,同时这种组合是无限的。这赋予了一张摄影作品的「唯一」性,代表流派是布列松为首的决定性瞬间。虽然现代摄影的趋势是信息化,从画意摄影(pictorial photography)到被动的捕捉式摄影(决定性瞬间);从漫游式的捕捉到主观地设计场景;到目录学和类型学的兴起;从单张照片到系列和摄影书的兴起;到使用数位方式「制造」影像……相机与照片的主体性不复存在……过去是为了摄影而摄影,而现在是使用摄影技术制造图像。在这一层语境下,照片的主体性被削弱。截图是否也可能成为摄影的新范畴?
    2. 目前技术来说,截图的时候无法选择焦距、光圈等参数,这导致了截图的表现力非常弱,甚至是0。或者说,还停留在「决定性瞬间」时代。但在VR中,这件事情会成为可能。
  2. 截图是0和1构成的。数码摄影中,人们将物质世界的影像复制为0和1,即进行了一次「降维」,依然可以称为摄影。那么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将数位世界的图像放置到物质世界中,比如打印出一张截图,一个网页,那么这张纸的意义又是什么?这张纸本身能否构成「艺术」?
  3. 一张截图的所有权不明晰。假设一个玩家在一个复杂的游戏里截取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画面(又假设,这件事情成立),那么这张截图是属于这个玩家的,还是属于游戏作者的?图像的捕捉者的主动性到达何种程度,足以构成一种独立与该作品的、基于图像的表达呢?这和第一点可并置讨论。
  4. 目前来看,截图比较难做到「好看」,符合摄影的美学标准。此处,目录学和类型学就可以登场。如果说这两种摄影方法可以被挪用过来,那么当同类型的、有意图的截图到达一定的体量,能否构成一个摄影系列?

又及

  1. 一个折衷的可能性是「AR摄影」。

  2. 一个已经实现的场景是「游戏摄影」,前提是这个游戏足够复杂,最好是像自然界一样是generative的,不可预测的(有可能吗?)。那么一张复现率极低的、好看的游戏截图,便有机会成为一张摄影作品。已有不少尝试:

    1. Eron Rauch
    2. DET :: The Art Of Gaming
    3. Steam Postcards
    4. vrp
    5. illsnapmatix
  3. 又或者,到那时,摄影已作古。新的艺术形式代替它成为主流,一如摄影替代了绘画。

  4. 不过,越来越多的类型学摄影只是称作一种叙事,而不符合美学意义上的「摄影」。比如马丁帕尔的闪光灯食物照片被评论为菜单上的照片。但因为语境和叙述的介入,菜单上的照片到了美术馆里,就变成了摄影作品。(不过马丁帕尔的图像质量足以称得上摄影作品。)又及,假设未来艺术家可以派无人机乃至机器人去全世界拍类型学的作品,这还称得上摄影作品吗?连按快门或者处理照片这个动作都消解了。他在收集图像罢了。